□珠海特區報評論員 劉孫恆
草木蔓發,春山可望。踏上“十四五”新徵程的珠海,正以嶄新的奮鬥姿態乘風破浪,砥礪前行。加快營造人才友好型、青年友好型、環境友好型、文化包容型的發展環境,是珠海新的努力方向。
如何吸引萬千人才逐夢大灣區,如何讓無數青年在此實現自己的理想,如何讓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有機會主演,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環境顯然不可或缺。環境是大到一個城市、小到每一個人賴以發展的土壤和載體,往大了説,“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,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”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往小了説,良好的發展環境具有窪地效應,會吸引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生產要素源源不斷地匯聚。
優美的生態環境一直是珠海的一張響亮名片。40多年來,珠海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,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。如今,珠海是珠三角生態環境最好、土地開發強度最小、低端產業集聚最少、人口密度和素質最均衡的地區之一。
全市現有城市公園700多個,港珠澳大橋、情侶路、萬山羣島等人文自然景觀“串珠成鏈”,這是珠海的魅力;大力推動形成更加公平透明、國際化、市場化、法治化、便利化營商環境,根據《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》,在100個經濟活躍城市的營商環境綜合排名中,珠海躋身前十,這是珠海的活力;越來越多高科技研發基地、企業選擇落户珠海,正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生物醫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高端打印設備,加快打造5個千億級產業集羣,這是珠海的創新力……
(下轉02版) (上接01版)魅力、活力、創新力構成了珠海強勁的競爭力:落腳於把最好的土地留給市民,最好的景觀留給市民,最大的投入留給市民,致力於打造“公園之城”“幸福之城”“青春之城”,進而凝聚成推進珠海“二次創業”加快發展的磅礴偉力,為闊步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打下堅實根基。
邁進“十四五”,珠海要從“小而美”向“大而強”“大而優”轉型跨越,建設樞紐型核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,無疑要繼續擦亮生態環境這塊金字招牌,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不斷提升城市品質,在美麗灣區建設中走在前列,打造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,不斷提升人民幸福指數。
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,“十四五”時期要實現“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,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,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,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、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,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”的目標。以此為準繩,珠海要繼續貫徹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發展理念,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,打造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,讓“珠海藍”成為幸福生活的標配,徹底告別黑臭水體,塑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。
山海相擁、陸島相望、河湖相依、城田相映,這是一座青春活力激盪的城市,這是一座宜居宜業宜遊、充滿魅力的城市,這是一座屬於你我、值得為之奮鬥一生的城市,這就是珠海。每個人都是城市發展的受益者,也是城市建設的一分子,讓我們以夢為馬,不負韶華,用心用情用力地去愛她、建設她、呵護她,讓珠海的環境越來越美,讓幸福珠海的底色越來越濃,讓珠海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。
▶▶專題報道見05版